爆款舞剧热度如何持续?
2024-11-14 11:47:46

  当下,爆款火爆的舞剧舞台演出中,舞剧占据半壁江山。热度《李白》巡演场场爆满,何持获得诸多好评;《红楼梦》已成现象级,爆款上半年排期满满当当,舞剧开票即秒空;《咏春》以舞绎武,热度燃爆央视春晚;《只此青绿》《诗忆东坡》成功出海,何持受到盛赞……“舞剧热”是爆款艺术爱好者与精品文艺作品、高水平院团和艺术家们的舞剧双向奔赴。如是热度欣欣向荣的文化消费盛况,也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何持勃勃生命力和感召力。

  舞剧热,爆款虽迟必到

  近些年,舞剧中国舞剧演出行业呈现蓬勃发展的热度态势。据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舞蹈演出票房收入达5.31亿元。其中,中国舞、民族舞类型的舞剧项目占比达56%,成为最受演出市场欢迎的舞蹈类型。舞剧《只此青绿》超越演唱会与音乐节、话剧、曲艺等艺术门类的诸多项目,位居2022年演出市场票房收入榜首。

  伴随着越来越多“爆款”舞剧的出现,“舞剧热”日渐成为演出行业的常态化现象。承接2022年的迅猛势头,2023年《只此青绿》启动120场巡演、《咏春》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展开80场巡演……《红楼梦》《李白》《孔子》等“爆款”剧目虽然巡演的城市与场次不断增多,但仍呈现一票难求的火热局面。

  人们对舞剧的热爱,有点儿“虽迟必到”的意思。早前,大多数人觉得,舞剧只有专业演员能看懂。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赵明告诉记者,舞蹈是无国界的世界语言。任何舞种都可以运用肢体进行美的表达,是最容易被接纳的、被理解的。

  舞蹈本身虽然写意性强,但置于舞台剧的情境中,有了主题的观照、线索的牵引、音乐的渲染,有了服、道、化的呼应,观众很容易沉浸其中,完全可以借助舞台上给出的综合艺术元素来理解和消化。像《永不消逝的电波》这类舞剧,以身体语言表现的戏剧冲突,反而更抓人、更鲜明、更震撼人心。在《只此青绿》中,演员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输出的内容和思想有时并非直接的,而需要人们顺势去探寻、品味,甚至自我延伸。开合收放间,舞蹈艺术以特有的韵律带动全场的节奏,台上台下很容易迸发情感共鸣。

  记者发现,“舞剧热”中的爆款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题材,而观看和讨论的群体却以年轻人居多。很多青年观众甚至二刷、三刷,在观看欣赏的同时,他们还会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交流讨论。这说明,以年轻人为消费主力的“国潮热”已蔓延至演出行业,并催生了舞剧的繁荣。

  现代化的表达与传播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而愈加熠熠生辉。作为其中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无数中华儿女应当深以为傲、体悟吸收的宝贵财富。“爆款”舞剧的诞生正是一位位创作者以充分的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创新的产物。无论是《红楼梦》《孔子》还是《李白》《咏春》,这些作品都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创作团队无不深入历史著述中摸索推敲,在对其文化内核进行把握的基础上,以创新性的框架进行建构。

  观众评价说,《孔子》这部作品中的孔子不再是那样渺远的圣人,而是“一个时而迷茫、时而恍悟的探索者”,这样一个多面性的孔子形象让年轻人很有共鸣;当孔子面对现实的挫败、心中的迷茫,没有颓唐、没有放弃,而是以开拓性的精神完成涅槃,对于同样身处混沌迷茫中的个体而言无疑是非常具有触动性的。舞剧的创作者正是抓住传统文化中最能打动人心的精神文化内核,与当代个体的价值理念相映照,从而超越时代区隔唤起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鸣。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被传统束缚,“爆款”舞剧之所以走红恰是因为它们通过创新性表达让传统实现了现代性转化。舞剧《红楼梦》抓取原著中的重要情节,设置为十二幕进行编排创作,在诠释原著人物精神的同时也映射着当下时代个体的挣扎与反抗,传递出极具真实感和力量感的表达,传递出一种突破束缚的生命力。

  面向新一代的受众群体,舞剧创作者选择以更加贴近当下年轻人的认知特性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不再固守阳春白雪的执念,主动走出来,用更亲和、更青春、更流行的创作语言和表现形式,邀请广大观众品读自己的创作理念。《咏春》,在新媒体平台一经播出即登上热搜榜,视频播放总量已超2亿次;民族舞剧《红楼梦》初登B站跨年晚会,引起广泛讨论,内容口碑不断发酵,相关话题登上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话题热榜……这些着实令人欣喜:新传播方式的加入为这场热潮插上了翅膀。

  创新,提升与引流

  “爆款”舞剧的频频出圈让演出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头部舞剧吸引了绝大部分票房和流量。在顶流团队爆款频出、精品频出的同时,舞剧整体票房冷热不均。“一些舞剧还是缺乏讲好故事的能力,或在音乐、舞美上用力过猛,或在抒情上浮于表面,导致作品缺乏更多的思想深度和共情力。”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爆款”舞剧的题材相对扎堆,创作同质化、后继乏力等问题,容易导致观众审美疲劳。“如何进一步挖掘古典文学、文化IP,如何拓展视野聚焦更多现实意义作品,这两大课题,都亟待深度思考和解决。”

  在创新力上,民族舞剧《红楼梦》树立了一个样本。该剧以“十二金钗”为主要人物的创作构思可谓独辟蹊径。“要遵循戏剧逻辑,还有情感和情绪的逻辑。十二个姑娘的命运本身,在我看来逻辑感会更强烈,并且作为舞台语言会更丰富。在《团圆》篇章中,我们再现了贾宝玉心中那份最美好的大观园盛景,并在最后加入了没有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花葬》,用更当代的语言去表达人性本身的力量。好的创作一定是有自己的理解和态度,即便那个见解很浅显,也可以从一个小口剖出一个大口。”该剧导演、主演黎星表示。

  跳出创作本身,新媒体等传播渠道为舞剧出圈打开了新局面,将舞剧的动人之处以更加生动的形式向观众呈现。但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匿名性等也让不少劣质演出有了可乘之机。一方面要加强监管、持续引导、及时遏制。另一方面,任何演出团体,都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以提升观众的观演体验,全方位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准、思想深度,而不是用歪了心思,搞搬运、蹭热度。

  当然,让更多舞剧爆火,也需要更多人懂剧。“围绕舞种、剧目、参演人员,整个团队、出品方、剧院都有很大的宣发空间可以操作,比如观演互动活动、艺术讲座、文创产品开发,都能起到极好的热场作用,也能巧妙引流,促进更多的爆款产生。”上述专家表示。

(作者:企业文化)